查看原文
其他

雨中漫步北海近代建筑 | 广西博物旅行记

林雨飞 野风集
2024-09-05
植物·旅行·文艺
天冬大叔、万能小飞和少女栗子的野风集

◆ ◆ ◆ ◆


旅行之前,不做攻略……这让我在路上总是充满了惊喜和探险,但遗憾也不少。
来北海和涠洲岛当然是以看鸟看植物为主,又总是下雨,所以并未给看文保和古建筑留出太多时间。但还是见缝插针的看了一眼,就从涠洲岛上的教堂说起吧。
在凉爽又不冷的热带小岛上,风驰电掣地骑着电动车穿越香蕉林,真的是很像穿越到了曾经去过的异世界:垦丁、花莲、越南……这次带着栗子,有人在后面抱着我,一起聊天,感觉真好。
涠洲岛的民居,在绿树掩映下,斑驳的珊瑚石和火山石民居随处可见。有的老房子已有上百年历史。院子中多种植柚子树,吃香蕉长大的溜达鸡遍地都是。

柚子落在民居房顶上

涠洲岛火山岩民居

遍地溜达鸡
在一片民居的尽头,圣母堂出现了。它静静地矗立在一片小院子中。

圣母堂钟楼
涠洲城仔教堂也叫圣母堂,位于涠洲岛城仔村内,建于1882年,是一座欧洲乡村哥特式建筑。
圣母堂又叫圣母庙,是由晚清时来华的法国传教士所建。教堂前面是一座三层方形钟楼,正面雕着"圣母堂"三字,钟楼后是长方形的教堂与一座两层的小楼。据说当年修建二堂的法国神父,就葬在圣母堂中。
不过,圣母堂并不对外开放。而且前几年对圣母堂进行了修缮,就成了这个样子,看上去好新……有点失败……
圣母堂修缮后
网上找了一张圣母堂修缮之前的旧图,给大家感受一下:

圣母堂修缮后
离开圣母堂,骑电动车继续穿梭在涠洲岛的乡村。悠闲地吃草的牛,远处是相思湖,电线上还有一只棕背伯劳。
涠洲岛乡村景色
七拐八拐就到了涠洲岛上的另一座更负盛名的教堂——圣堂,也就是涠洲盛塘天主堂。哥特式建筑,整座教堂的主体建筑材料用珊瑚石、火山石、石灰拌海石花及竹木红糖混合物作墙坯建造而成,历时十年建成,经过近150年的风雨,依然结实坚固。

天主堂前广场
这里是人人必来的景点,不收门票,但要小心“电瓶车骗局”。骑电动车的话导航直接导到“天主教堂”,而不要导到“圣堂景区”,不然会被拦下,非得让你花钱坐电瓶车。
教堂本身非常漂亮!屋顶有着许多直刺苍穹的小尖顶,呈现着挺拔向上的动势。

天主教堂钟楼
教堂室内,无论是拱架还是门窗、构件,包括装饰,一律呈矢券、尖塔式样。在祭坛附近,抬头仰望,只见穹顶垂直向上,聚成一束,大大小小的矢券、尖塔像一个个利箭直指天空,造成一种向上升华,产生“天国神秘”的幻觉。

天主堂室内


教堂侧门
穿过教堂的侧门,是一处宽阔平整的草坪,绿草如茵,是用来举行宗教活动的场所,现在已成了预约举办婚礼的场地。草坪下是座花园,园内建有一座精巧的三层石雕莲叶喷水池,潺潺流水自上而下,如串串珠链滴落水池,显得雍容典雅,水池两侧还整齐地栽种着数棵高大的棕榈树,豁然开朗。

花园喷泉

后花园
花园的旁边还建有一幢两层高的券廊式神父楼及修道院、育婴堂、孤儿园等。这幢古朴、雅致的建筑,通过墙身的苔痕、水迹斑驳,让人能感到它所历经的沧桑与磨难。
修女院
花园的外墙太适合打卡拍照了,很多人在拍。可惜栗子因为下雨湿漉漉的不太高兴,只留下了一个不高兴的照片。

绝佳的打卡地

神父楼
转了一圈,栗子决定画教堂侧门这个景别。这里有桌椅,还有大树可以挡挡雨。只不过,画着画着,雨还是下大了,又湿又冷的她非常难受,也掉了眼泪。


细雨和泪水落在水彩纸上,开出了花。
不过最后还是坚持画完了,留下了湿润的教堂和湿润的画。

《雨中的天主堂》
告别涠洲岛,回到北海,只有半天的时间,天气又不好,栗子还身体不适,于是只好自己去探索了。不做攻略的我,以为“北海近代建筑”是离得很近的建筑群而已,结果后来才发现,竟然有一大串子项,还分散在不同的地方。匆忙向斯飞小组的群友求助,要来了这两张斯飞手册——《识古寻踪:中国文化史迹手账》里的子项名单。
靠着这两张图,我用两个小时的时间,极速探访了16个子项中的9个,加上之前在涠洲岛的两座教堂,共11处。如果骑电动车会快点,但因为下雨,得以步行漫步这些遗迹,南方的树真是太美了。

北海的树
1876年,中英《烟台条约》签订后,将北海列为通商口岸。西方列强纷至沓来,先后有英、德、奥、法、意、葡、美、比等八个国家在北海设立领事馆、教堂、医院、海关、洋行、女修院、育婴堂、学校等一系列机构,建起了一座座西洋建筑。这些历经百年沧桑,留到现在的就是“北海近代建筑”。
北海虽然开发了“印象1876”的项目,但因为但因为历史遗留原因,很多文保建筑都被各种单位占用了,尤其是学校,机关大院等等,一旦占用就很难得以进去观看。

《印象·1876》北海历史文化景区地图
这么多子项,该从何走起呢?没有提前做攻略的我只好现查了百度百科,写着它们大多“位于广西北海市北部湾中路北海旧城区以法国领事馆旧址为中心的1.2平方千米的范围内”。
那就从法国领事馆旧址走起吧。我把车停在北部湾中路,开始步行。法国领事馆位于北海迎宾馆院内的五号楼。现在被一家名为“三月三广西菜”的餐厅占据,里面是包间及广西菜的展览。
这里原为一层券廊式的西洋建筑,平面呈“凹”形。1973年使用单位按原貌加建第二层,装修成高级客房。过去许多外宾和中央首长曾在该楼住过。

法国领事馆旧址正面
从老照片可以看出,改建的改动还挺大的。

法国领事馆旧址老照片
绕着建筑一周,雨天和古树让这里显得颇有历史感。

法国领事馆侧面
法国领事馆旧址后侧
下一站是英国领事馆旧址,目前是“北海近代外国领事机构历史陈列馆”,预约即可参观,也是所有领事馆里最早、规模最大、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处。

英国领事馆旧址院落
1877年英国第一个在北海租用民房建立领事馆。升起第一面号称“不落日国”的英国国旗。1885年建馆,为二层券廊式西洋建筑,周围大树成荫。其环境风貌保存得最好。

英国领事馆旧址
1999年因改造解放路工程需要,北海市将英国领事馆旧址往东北方向平移55.8米。

移动现场,来自于北海新闻网
2016年,这里腾退脱离原来的市一中校园,改造成为北海近代外国领事机构历史陈列馆。馆里面有很多文字图片资料,以及实景还原。要想了解北海的近代风云,来这里是最合适的了。

馆内陈列
附近的德国领事馆旧址,则是几处领事馆中最为漂亮的!二层西式洋楼,两面古树环绕,奶黄的墙壁带着岁月的痕迹。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,都很有历史风味。

德国领事馆旧址正面
长达20米的弧形台阶和拱形回廊,是最佳网红打卡拍照地。

德国领事馆旧址台阶
二层券廊式西洋建筑,四面有宽阔的外廊,中央为过厅,左右为房间,每个房间开两个门。建筑整体通风、遮阴、并具有很强防卫性,是17世纪英国殖民者为了适应南亚炎热的气候、应对土著激烈反抗所形成的。北海这边的近代建筑很多是这种制式,北方比较少见,所以我看得非常新鲜过瘾!

德国领事馆全景
四周环绕的常绿阔叶植物,也有着浓浓的亚热带风情,真是360度无死角超级好看!

德国领事馆旧址侧面
内部我去的还没有完全开放,好像是要规划成文创园区。估计以后会很多人,趁现在人少赶紧去吧……
此次探访最惊险的经历,来自北海市人民医院,这里共有5处子项建筑。当时是1月初,疫情正值核酸的尾声和感染的高峰,医院还是一片忙碌。我非常紧张,又怕给人家添麻烦,又怕传染或被人轰走……
女修院旧址在医院的一侧,当时是变成了核酸点和堆物资的地方。我越过栏杆去探头探脑了一下,就被大爷阻拦了,说这里有很多医院的物资,不能进。

女修院旧址
女修道院是天主教区的附属机构,女修院院址最初设于涠洲天主堂右侧的房屋,1925年才迁至北海,女修院的目的是培养修女帮助做教区各堂口的管理工作。之后曾被用作市机关幼儿园。

女修院旧址
进了医院,先找到这栋会吏长楼旧址,为英国“安立间”教会(后改称“中华圣公会”)的会督、会吏长、牧师、会吏(传道)等负责人的办公楼。

会吏长楼旧址
会吏长楼旧址
普仁医院旧址的医生楼是院史展览馆。普仁医院是英国“安立间”教会在北海开设的第一间西医院,又称英国医院,其附属机构有“普仁麻风院”。初由英国医生柯达夫妇主持,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变迁,现只剩八角楼和医生楼。1952年,普仁医院更名为北海市人民医院。

普仁医院旧址医生楼
医生楼为四面坡瓦顶、券廊式西洋建筑。

风雨中的医生楼
牌子后的这两棵龙血树,是在建院后种下的,陪伴医院一路成长的百岁古树。

百年龙血树
八角楼为三层特征性建筑,砖木结构,楼高13.2米,是北海市当时最高层建筑。我对这种特别的建筑很是好奇,想知道是做什么用的,但查不到。据说楼下有发电机,当时只有教会和医院有电。后来利用了这个发电机,点亮了北海第一盏民用电灯。

普仁医院旧址八角楼
贞德女子学院旧址,变成了院内核酸处和医保结算点。不知道疫情结束后,这些棚子会不会拆。

贞德女子学院旧址
贞德女校是英国“安立间”教会于1890年在北海开办的第一间女子小学。课程有中国经书、算术、地理、信机、体操等。1926 年停办。在近代,北海有英、法、德等国开办的教会学校,现仅存这所女校旧址。

贞德女子学院旧址
这些历史建筑分散在医院的各个角落,穿插在新建的医院大楼之间,又有很多围栏阻隔。我一边紧张地四处找路去看建筑(怕被保安赶走),一边穿梭在忙碌的医生护士、病人之间,甚至我还帮助人家抬了一下病床。
在这些百余年历史建筑的注视下,有一种很奇妙的历史叠加和穿越感。
在寻找了几个文保建筑而不得之后,我走到了“北海老街”。老街上的骑楼是广西保存最为完好的骑楼建筑之一,是感受北海人文历史的好地方。只不过当天又湿又阴,我又赶时间,没有细看,匆匆拍下几张照片留念。

北海老街街景
走到这座蓝色的骑河楼时,刚好一辆蓝色的车开过,还有一把彩虹色的伞。这次刚好没带相机充电器,于是大部分照片都手机拍的。这部相机的最后一点电,就拍了这张照片。以后再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,就会想起那个鞋全湿了、又找不到路的下午。

北海老街街景
老街的尽头,就是北海关旧址了,曾经也作为海关的办公大楼,现为北海近代海关历史陈列馆。可惜当时已经五点多了,早已闭馆。跟看门大爷说了半天,才得以在院里拍下了外观照片。
真是一栋写满历史沧桑印迹的楼啊!北海海关于1877年成立,最早成为北海关,是广西‘四大关’中最早建立的海关。当初海关里所有的正副税务司及海关帮办、监察长、港务总巡等要职却全由洋人担任,又被民间称为‘北海洋关’。

海关大楼外观
站在海关大楼面前,仿佛置身于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,看到了那些西装革履的洋人与老百姓朴素的穿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,沧海桑田,时过境迁,如今这里已成为了展示近代北海历史的窗口。

海关大楼到邮政总局之间的小路
穿过小路,就到了大清邮政分局旧址,现为北海近代邮电历史陈列馆
北海海关成立后,因北海有外国使馆官员、外交使节以及北海关的官员、洋员等眷属往来信函、包裹等业务的需要,成立了北海海关寄信局。之后升为邮政分局,借用洋关作办公用房,仍由税务司兼任邮政司事。光绪29年(1903年),北海邮政分局升为邮界总局,为全国35个邮界总局之一。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大清邮政分局之一。

大清邮政分局旧址
这个也过了开门时间了,只好隔着栏杆从侧面看看。

大清邮政分局院落
院子里的这棵细叶榕,有165年的历史了。院外还有一棵100年历史的朴树。他们共同见证了这一百多年来的风风雨雨。

165年历史的细叶榕
因为时间有限,我还有5处子项没有去成,收集强迫症患者抓耳挠腮ing,希望有朝一日能够补齐。
分别是:
德国森宝洋行楼旧址,之前是北海市文化局办公楼,据说现在是北海近代洋行历史陈列馆,但我没找到入口。
德国信义会教会楼旧址,现为市公安局办公楼,时间不够,没去。
双孖楼旧址,位于英国领事馆附近、市一中内,我没找到,在网上找到了修缮公告,也许正在修缮。
北海教区主教府楼旧址,位于公园路1号,确实看到了一个簇新的教堂,我以为不是,就没走近,结果可能就是那个。
北海天主教堂旧址,位于解放里下村2号。我走到了那个地址,却啥也没看到,据说钟楼已毁,不知道是什么情况了。
16处子项的情况我也做了一个攻略图表,供后来人少走弯路,不一定准确,仅供参考啊!
以及我亲自走过的步行路线图,起点是法国领事馆附近的停车场,这样绕一圈,正好不走冤枉路。如果不是下雨,最好是租一辆电动车,这样会快和方便很多。

本次探访的步行路线
最后是这次收集的文保碑,除了女修院旧址因为不让进、外围绕了一圈也没有找到文保碑之外,剩下的10处均收集到了,放在一起还蛮壮观的! 

我拍的“北海近代建筑”子项文保碑合集
◆ ◆ ◆ ◆
我们家的“家庭杂志”《广西博物旅行记》,文物古迹部分的第一篇终于写完了,现在共完成6篇啦!慢慢填坑ing,希望在下一次旅行之前填好……敬请期待呀!

广西博物行记

南方菜鸟篇(小飞)

弄岗观鸟篇(小飞)

北海近代建筑篇(小飞)

冷门古迹篇(小飞)

路上的博物馆篇(小飞)

……

涠洲岛观鲸篇(栗子/小飞)

潮间带生物篇(栗子/天冬

红树林生物篇(栗子/天冬)

奇花异草篇(天冬)

……

◆ ◆ ◆ ◆
野风集是由讲植物的天冬大叔、
什么都想玩的小飞、
以及爱画画的栗子小妹
一家三口轮流撰稿的公号
敬请关注啦!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野风集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